资讯动态
推荐案例
资讯动态
2014年最后一个小时,上海的踩踏事件再次将中国真实的另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。人均GDP堪比发达经济体的上海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“旗舰”,外滩闪耀的霓虹和耸立的高楼常常让到访者误以为身处“未来世界”。踩踏已造成36人死亡、近50人受伤,许多是年轻人。那些被踩死、挤死的人们本是同至爱亲朋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,他们或许对2015年充满梦想和期待。
上海市宣布取消了所有人群聚集的娱乐活动。
据报道,上海当晚相关部门事先已组织700多名警力到场,超过平时。但是,由于人数远远超过预期,警力的配置仍显不足。虽然惨剧的原因仍在调查之中,但许多人已经把灾难与中国近年多发的安全事故相联系--除了踩踏,还有矿难、车祸、工厂爆炸、高层楼房火灾等。
二十年来全球发生了多起重大踩踏事件,不可否认,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。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众多,但预警不充分、管理不到位总是共因。
上海的踩踏事件提醒我们,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还有待大大完善它的灾难防护体系。仅去年,中国就发生了至少其他两起严重踩踏事件,一起是在宁夏固原市的清真寺,14人死亡;另一起发生在云南昆明的一所小学,6人死亡。而人们对2004年发生在首都北京密云致死37人的踩踏事件,仍记忆犹新。
即使是在上海这样有着全国领先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,安全漏洞也时有出现。
据报道,上海当晚相关部门事先已组织700多名警力到场,超过平时。但是,由于人数远远超过预期,警力的配置仍显不足。虽然惨剧的原因仍在调查之中,但许多人已经把灾难与中国近年多发的安全事故相联系--除了踩踏,还有矿难、车祸、工厂爆炸、高层楼房火灾等。
二十年来全球发生了多起重大踩踏事件,不可否认,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。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众多,但预警不充分、管理不到位总是共因。
上海的踩踏事件提醒我们,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还有待大大完善它的灾难防护体系。仅去年,中国就发生了至少其他两起严重踩踏事件,一起是在宁夏固原市的清真寺,14人死亡;另一起发生在云南昆明的一所小学,6人死亡。而人们对2004年发生在首都北京密云致死37人的踩踏事件,仍记忆犹新。
即使是在上海这样有着全国领先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大城市,安全漏洞也时有出现。
笔者对此次踩踏事件的成因、预防和应对进行了分析和深刻的反思。
出入分开,笔者认为,在大型活动必须多设出入口,并把出入通道设为单行线,以隔离不同方向的人流。
情绪疏导,如果不幸遭遇踩踏事件,笔者的建议是,无论组织者和安保秩序维护者还是参与者都要尽量保持冷静。对于组织者和安保秩序维护者来说,最重要的是冷静对策,最好能在踩踏发生初期就采取行动,向人群传递真实、明确的信息,并按照预案尽快疏散人群。如果组织者和安保秩序维护者着急地大吹口哨或喊叫,反而容易加重恐慌情绪。对于遭遇踩踏事件的个体来说,人们应尽可能避免被恐惧情绪传染,尝试找到紧急出口的位置,并超出口移动。在此过程中,应保持站立,并顺着人流方向侧向离开人群。
安全预案,在举办特勤、大型活动前,组织者和安保秩序维护者应提前做出危险分析,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风险的任何细节。应该在大型活动中,安保措施需包括配备足够的安保和医护人员、用隔离带将人群分流、保障足够的逃生和救援通道、设置醒目指示牌、提前提醒人们可能出现的危险等。同时,还需利用无人机拍摄等手段监控人流,做到人防、技防相结合。也可尝试借助手机应用提示人们可能出现的危险及规避措施。
- 上一条:竞争的谋略要以道德为基础
- 下一条:保安员在自身防卫时应注意的问题